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 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一、强化目标管理和组织保障
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2016年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市政府与11个区签订了2016年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防震减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南京市2016年度防震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宁震联〔2016〕7号),对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各区和相关单位的责任。完成联席会议成员调整,增加共青团南京市委、市气象局、市质监局等三家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完成《南京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宁政发〔2016〕72号),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部署全年防震减灾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做好第30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完成上级地震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提升地震监测工作管理水平
做好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落实《南京市2016年度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方案》,每月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上报《震情》。向省地震局提交《南京市地震局2017年度震情趋势研究报告》,获得全省评比第二名。全年落实宏观异常3次,市地震局及时向省地震局作了汇报。积极应对有感地震2次,分别为1月27日建邺区江心洲M2.2级地震以及10月20日盐城射阳M4.4级地震。推进江宁铜山台地电阻率观测抗干扰项目等6项观测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
强化监测预报效能考核工作,全年地震台站仪器设备无故障率和观测资料连续率达到98%以上。南京市地震监测预报效能考核、信息网络质量运行等取得全省市局评比第一名。江宁区地震办、浦口区地震办分别获得省监测预报效能考核先进单位和优秀单位称号。在全省观测资料质量运行单项评比中,我市获得2个第一名(江宁分量应变和浦口水汞),2个第二名(江宁钻孔倾斜和浦口台系统维护)的好成绩。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宁7个基本站,5个一般站的选址工作。新建5家地震宏观观测点,建立《南京市地震宏观观测异常落实咨询专家库》,目前全市地震宏观观测点已达到19个。
三、加强震害防御工作管理
做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宣贯,通过新闻媒体介绍、组织参加省地震局举办的第五代区划图培训以及开展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工作培训会等,扩大宣传覆盖面。召开防震减灾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基层防震减灾发展,邀请省地震局专家对防震减灾“三创”平台创建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印发《关于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通知》,对相关单位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2016年我市溧水区庆丰路社区、玄武区樱驼花园社区获得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目前全市有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6家,江苏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7家,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6家,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师范学校49家。
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备案管理工作。分别对南京地铁5号线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批复进行了备案、存档。对《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关于进一步加快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的通知>的通知》修改意见的函进行了回复。
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召开南京市防震减灾应急工作会议,部署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推进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2016年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区级政府、化工园区和危化企业等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工作现状和水平强化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全年开展多种形式地震应急及相关演练800余次,其中市、区、街道组织演练80次,市、区政府部门组织演练50次,中小学校演练率达100%。全市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2016年南京市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鼓楼区复地新都广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建邺区新地中心高层楼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举办“2016年度地震灾情速报员培训暨演练”活动,首次使用“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应急响应系统”APP软件,提升了速报员队伍能力。
依托企业资源,采取民办官助形式,在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初步建成 “南京市地震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主要功能区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并为第30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及市政府应急办组织的南京市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现场体验活动提供了演练平台。
开展贯彻《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GB/T 30353—2013)国家标准活动。印发《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贯标活动的通知》(宁震联〔2016〕4号),明确三年内全市贯标企事业单位100家的目标及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启动第二批单位开展贯标活动工作,市应急办、市地震局等6部门联合组织33家单位开展贯标活动业务培训。
五、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影响
利用第八个“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重要时段,通过部门合作,在全市各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其中广场宣传132场次;科普讲座141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册;声像作品宣传1万余次;累计投入宣传经费210万元。成功举办南京市第二届社区地震科普宣讲员演讲比赛”及“第二届南京市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大赛”,品牌活动得到进一步推广。创作《南京市防震减灾动漫宣传片》(第二季),在各类多媒体平台进行展播,受到市民喜爱。
加强新闻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宣传。与南京日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完成相关防震减灾专版、专栏纸媒及专题网页的宣传。邀请各媒体对我市重点工作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全年通过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防震减灾60余期,通过龙虎网等网络媒体开展专题报道20余期。
继续发挥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当年对获省以上称号的单位发放奖励资金22万元,安排市级示范点建设补助63万元,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和活动25万元,防震减灾特色活动6万元,宏观观测点建设和运行补助39万元,动漫片制作和科普宣传品印制21万元,媒体及户外宣传37万元。
六、推进防震减灾科技创新
一是研发“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通过灾情速报员手机安装“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应急响应系统”APP软件客户端实现灾情上报,灾情速报员可根据系统选项自动提交震感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际自主上报相关信息,灾情速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完善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演练平台功能,发挥其在全市地震应急演练中的作用。该平台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列入2016年智慧江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三是开展地震台站可视化运维管理项目建设,提高台站管理水平。通过地震台站智能管理服务器实现台站物联网数据、设备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的统一接入管理,实现远程重启、远程监控、综合查障研判、智能查障等目标功能。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对南京市地震台网及其子台进行科学管理,有效提高台网及台站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管理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