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新闻

“红臂章”入驻“小场所” ,二维码“打卡”筑安全
责任编辑: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6-05 16:4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我是一名安全员,我的安全我负责,‘三关三查’控风险,每日‘打卡’筑安全……”531日上午,伴随着36名安全员代表的集体承诺践诺,南京市小型场所单位安全员“一戴三关三查”工作启动仪式暨动员部署会在栖霞区仙林街道举行,全面推广实施“一戴三关三查”,全市30余万家小型场所单位将陆续配备专兼职安全员,统一佩戴安全“臂章”,开展每日安全“打卡”。

亮明身份,百万安全“臂章”上岗

这是一份认可,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臂章上‘安全’这两个字时刻提醒我,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绝不能有侥幸心理。”杨晋是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一家餐饮单位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该场所的安全员,佩戴上“安全监督”的红色臂章,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小型场所单位是城市安全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火灾等安全事故的易发多发区域。为压实小型场所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南京市安委办、市应急管理局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关于生产经营单位配备专兼职安全员的有关规定,在前期栖霞区仙林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部署推动全市31.4万家小型场所单位配备安全员。

市应急管理局要求小型场所单位遴选具有一定安全应急知识能力的从业人员担任专兼职安全员,根据类型和规模组建不同数量的安全员队伍,安全员总量预计将达百万人。统一为安全员配发红臂章,通过亮明身份,增强安全员的责任意识,督促他们履职尽责,常态化巡查检查、宣传提醒,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安全、重视安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关三查”,每日监督“打卡”防患

如何有效发挥安全员作用?应急管理局深入分析小型场所单位事故发生规律特点,从关键环节、重点隐患入手,提醒安全员强化安全意识,履行安全职责,每天下班前做到“三关三查”。“三关”是指关水、关电、关气,“三查”是指查易燃易爆物质存放情况、查经营场所是否住人、查电动车是否违规充电及停放。

为方便安全员落实“三关三查”要求,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前期开展城市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组网、推出中小型场所单位“一家一码”基础上,最新开发了“安全每日打卡”功能,安全员通过手机扫描场所“二维码”进入“安全每日打卡”,模板化操作、智能引导,就可以轻松完成安全“自查”。

“‘每日打卡’只是一个方式或者说是一个倡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切口,逐渐引导小型场所单位重视安全管理特别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增强本领,公益培训“充电”赋能

小型场所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灭火器如何使用?应急疏散逃生有什么讲究?……活动现场,南京市应急管理局还组织了小型场所(单位)应急处置公益培训,进一步提升小型场所单位业主和安全员的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和紧急避险、应急处置水平。

据了解,为破解小型场所单位安全管理难题,南京市从2022年起,将小型场所单位应急处置公益培训纳入民生实事,每年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培训,累计培训22场次,覆盖33.6万人次,推动“要安全、学安全、懂安全、能安全”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旭峰指出,南京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小型场所单位安全员“一戴三关三查”工作,是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坚持小切口、抓关键,创新构建城市安全治理体系的具体行动,有利于督促提醒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认为,南京推进“一戴三关三查”,是创新社会治理,将事前预防向城市末端延伸的重要举措。通过“佩戴安全臂章、每日扫码打卡”这种具有仪式感的微小动作,增强安全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城市安全中的微小治理,形成防隐患筑安全的重要势能和强大动能,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安全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