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首页 >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索 引 号:    01311340X/2025-10991 信息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重点工作 / 报告
发布机构: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5-02-1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首要任务,作为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应急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细化任务举措分工,切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推进应急管理领域立法、行政执法、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组织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法,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应急管理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

(二)加强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牵头起草《南京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淘汰退出、赋码管理、联合惩戒等10项配套制度,规范电动自行车销售、使用、停放、充电、回收报废等各环节管理措施,为全链条整治提供法治保障。配合市政协开展《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民主监督,从加强法规宣贯、强化部门履职、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推进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有效实施。联合市委编办出台《部分职能交叉及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明确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网红打卡地等10个职能交叉领域63项部门职责,消除新经济、新业态安全监管盲区。制定建立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推动矿山、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提升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确定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12件,废止2件,修改1件。

(三)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出台优化政务服务助企发展十条举措,建设完善“宁企通”应急管理专栏,发布16项惠企政策和服务事项;推行“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发证“一件事”改革,入驻“我的南京”APP,提供掌上一站式服务;归集、共享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27.6万份,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局领导赴政务窗口体验办事全流程,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解决办证环节难点堵点。全年共办理行政许可475件、“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发证9.6万件。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应急管理“181”平台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建设燃气管网地下相邻空间监测预警、电动自行车赋码全链条监管等信息化系统,南京应急管理“181”平台建设应用获选国家数据局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AI赋能助力安全生产考试智慧化应用”入选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案例。推进数据共享应用,通过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推送64项数据资源向社会公开,向各部门共享24类应急管理领域数据资源。是加强权力事项规范化管理。308项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从清单编制维护、事项运行规范等方面自查自评,强化评估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编制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规范全系统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行使。

(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安全发展出台服务保障产业强市建设八条措施,服务12个省、市重大项目安全审查,组织专家指导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提出合规指导意见1400余条。推进13家大型化工企业23套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公平竞争“全链三查机制”,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二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综研联检”,整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执法检查计划,开展多维度监管数据研判分析,联合“会诊”精准排查事故隐患,减少企业迎检2.3万余次,提出合规指导意见8.2万余条。加强安全生产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运用,指导全市应急系统依法实施不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170余件。三是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开展“法润安宁”送法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课”、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宣讲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以案释法解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组织社会应急力量为小型场所单位免费开展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12场次7.7万余家次,提高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该举措连续三年入选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推行分类分级执法,统筹市、区、街道(镇)三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化工(危化品)、厂中厂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组织铝镁金属粉尘企业深度治理、重大危险源专项核查、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等行动,实施化工园区“一园一策”整治提升和“厂中厂”安全审计。全年共实施行政检查285家,排查整改事故隐患1071个,曝光典型执法案例40余件。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实时回传执法平台,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公示,主动公开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事项和检查结果等信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召开局案审会5次,集体讨论重大行政处罚13件,发挥法制审核监督纠错作用。三是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应急系统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照六类重点内容全面自查自纠,会同市司法局深入各区开展中期评估调研,督促问题整改落地落实。组织全系统交叉互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故调查等执法案卷200余件,推动案卷质量整体提升。持续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达标建设,组织开展无人机执法技能比武竞赛,在全省首届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六)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一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机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合法性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在重大疑难案件办理、涉法事务处置中的积极作用,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组织开展全系统公平竞争审查专项监督检查,抽查涉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26件,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二是主动接受各类监督。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部门预决算、专项资金使用、行政执法等重点信息,全年通过市应急管理局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433条,召开新闻发布会6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件答复满意率100%。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受理12350举报工单1590件,办结率100 %三是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依法履行负责人出庭应诉职责,做好应诉答辩举证。组织参加庭审旁听、案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行政应诉能力。

(七)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一是优化完善五级应急指挥体系推行应急消防联合值守,深化预案数字化、金陵靶向预警系统应用,针对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调度单位1800余家次,发布预警信息、应急广播176期,有效应对台风“贝碧嘉”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情况228起。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通信保障,完成26次市、区融合通信装备全要素演练,全面提升“断路”“断网”“断电”条件下通信保障能力。组织3.8万余家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互联网+逃生”模式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优化基层安全治理机制。指导街镇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建立风险隐患分类分级、登记建档、挂牌整治制度,做实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小场所网格化管理,夯实城市安全运行基础。

(八)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一是完善普法工作机制。细化年度普法计划和责任清单,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宣贯,结合“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公平竞争宣传周”,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学习、法律知识答题等活动,举办26期应急管理干部微课堂,全面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二是加强普法品牌培育。迭代更新智能化应用“金陵安法宝”,上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专题,汇集59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15个行业风险目录供各行业企业学习。原创《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解读》、《听“宁小吉”说新规 让“小电驴”更安全》等普法作品,选送三部作品入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作品展播并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组织5.5万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成绩居全省前三,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三是打造特色法治文化。结合“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深入开展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五进”“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送法进企业”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社会安全法治意识和能力。打造鸡鸣寺城市安全文化主题车站、南京科技馆应急展区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年均参观客流量超350万人次,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025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仍存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新修订法律法规宣贯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治能力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2025年,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着力提高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健全常态化法治培训机制,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发挥好普法阵地作用。编制出台重点行业领域典型案例汇编、街镇一体化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指引,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落实责任。

(二)促进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持续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配合市委编办编制街镇履职事项清单,厘清职责边界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拓宽“苏服办”“宁企通”应用和“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应用,优化危化品经营许可、“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发证“一件事一次办”流程,提高政策咨询、申报指导等服务能力,打造更优政策环境和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

(三)持续规范行政执法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岗位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加大对全系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情况回头看,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

  (四)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五级指挥调度体系,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协同联动能力。扎实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应急救援专家库、物资库等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