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首页 >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索 引 号:    01311340X/2023-01387 信息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重点工作 / 报告
发布机构: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3-01-0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2年,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全省应急管理普法宣传工作优秀单位、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首要任务,列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印发《市应急管理局贯彻落实〈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方案》《2022年市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切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衔接贯通,目前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制定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价地方标准,创新设立信用等级评价模型,为分类分级监管提供制度支撑,引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编写《〈安全生产法〉条文适用解读及配套规定》,为企业学安法、用安法提供精准化、便利化、专业化指导服务;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等制度规范,为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供指引。

(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加强行政权力事项管理。6大类288权力事项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从清单编制维护、事项运行规范、外部监督等方面进行自查自评,强化评估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梳理编制13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理顺市区两级权责界限。二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核发等5行政许可事项采取“优化审批服务”改革方式,对自贸试验区的危化品(无储存)经营许可采取“告知承诺”改革方式,细化改革措施,指导推动全市应急系统“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危化品经营许可(变更)“材料”申报压缩窗口办件时限,事项即办件占比100%5个政务服务事项2个审批事项上架“苏服办”APP2项惠企政策上架“宁企通”综合平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和服务。三是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持续推动“181”信息化平台迭代升级,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国家试点工作,建成涉及城市地下管网、油气管线、电力运行等多个领域的感知监测系统,汇聚承灾体、管线、桥梁等数据2160万条推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系统异常报警“全天候出警”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为规范和加强系统性风险治理提供标准化、信息化支撑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牵头起草《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并提请以两办名义印发,细化明确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3项重点任务,指导江北新区、江宁区、六合区执法队伍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挂牌成立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二是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效能统筹市、区两级年度执法计划,提高执法精准性围绕危化品、非煤矿山、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大干50天”专项精准执法会战,统筹“精准执法+专家服务”,实施“一企一策”全要素执法;常态化开展周末、节假日“错时检查”“零点夜查”,严防监管薄弱时段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执法检查企业424家,事前立案216件,重大隐患立案率100%创新安全生产“综研联检”工作机制,细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流程,突出大数据研判和风险分析,精准查处事故隐患,全年累计开展联合检查44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执法文书电子化,明确执法案卷标准,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并归档,对易引发争议的执法环节,全过程音像记录并实时回传执法平台,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公示,主动公开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事项和检查结果等信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开局案审会10次,讨论重大行政处罚40件,切实发挥法制审核监督纠错作用。

)有力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切实履行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领导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应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强化应急管理法治建设领导和工作部署。通过主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局党委会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多次听取并研究部署安全生产立法、执法改革、执法体制机制建设、重大案件调查等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定《市应急管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示手册》,严格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应审尽审”,夯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对1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保留9件,废止5件。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通过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加大部门预决算、专项资金使用、行政执法、政策解读等重点事项信息公开力度,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6场,发布各类新闻、公告等信息600条,办理信息公开60是依法化解行政争议。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庭审旁听和案例研讨等方式提高行政应诉能力;聘用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复议诉讼、合法性审查、调研起草论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2件,办答复满意度100%,获评“2022年提案先进承办单位”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受理12350举报工单1098件。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制定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推动优化审批流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9项政策措施入选市委、市政府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市应急管理局助企纾困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十条措施》,助力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二是深入开展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局领导和处室负责人调研重点监管企业45,体验全流程办事环节,查找痛点堵点难点,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实行企业服务专员定向服务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面向全市1.7万家小型场所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公益培训,提升安全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扎实推进失信治理。落实处罚文书、信用修复指南“双送达”,做好政策宣传指引;对满足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安排专人沟通联系指导修复,提高一次性修复成功率组织74企业修复失信信息,护航企业平稳发展。

)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编制《市应急管理局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宣传工作要点》,建立完善普法工作长效机制用好“明察暗访+媒体曝光”工作机制,集中曝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20期,倒逼企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培训,提升全系统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发动全市应急系统制作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微电影、微动漫,作品入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作品展播,获全市法治微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一二等奖;牵头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参与人数50余万人推出“宁小吉的安全日记”“云探访”系列宣传片、防震减灾动漫宣传片等普法宣传视频,切实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

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优化完善部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升级应急研判指挥“一张图”,推动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五级指挥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突发事件应对组建江苏省防汛应急抢险南京队,形成6支省级专业骨干队伍、17支社会应急力量常态落实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利用融合通信系统组织重点部门、重点企业、救援队伍视频点调5200余家次,妥善应对台风“梅花”、持续高温和多轮强对流极端天气,处置各类突发事故险情276建立预警信息快速播报机制,通过“南京市应急广播调度系统”等平台,播发应急短信、广播、电视消息117次;出台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抢险救援协调机制制度组建“金陵应急骑士”队伍建立南京都市圈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签订跨区域应急联动协议;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牵头全市开展应急演练615场。

二、2023年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2023年,市应急管理局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提高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发挥好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紧密结合各项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新修订的《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学习宣贯落实。聚焦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出台一批有效管用的配套制度,提高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应急力量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方面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深化基层执法力量建设,推动街道打造应急管理和消防一体化工作站,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执法体制;强化行刑衔接,加强典型案件警示宣传,提升监管执法成效;加强法治培训,实施监管执法人员素质提升计划,提高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四)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推动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五级指挥体系建设,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开展新一轮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修编,推动完善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制定社区(村)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扎实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