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专题 > 专题 > 安全生产网格化 > 工作动态

一线淬炼“一体化”实战尖兵
责任编辑: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9-19 15:2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为助力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大提升大攻坚”活动,市应急管理局分期分批组织市区两级应急部门年轻干部下沉一体化工作站随岗锻炼。近期,我们对第二批部分下沉干部进行了跟踪随访,聆听他们的一线工作心得,透过其亲历视角,看一体化机制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市应急局万凑  下沉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

自今年8月下沉赛虹桥街道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随岗锻炼以来,我主要围绕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工作,在一线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一体化机制是破解基层安全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针对“厂中厂”、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我们推动建立“攻坚+管控+维护”管理机制,完成6个“厂中厂”拆迁区、2个城中村全天候巡查,组织夜查46次,拆除防盗窗69平方米;对赛虹商会大厦等混合经营场所实施“双随机”检查,挂牌督办隐患100余项;推动28处地下室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整治,新增防火隔断403个。同时依托“181”平台实现1966家小场所“一店一码”管理,构建“发现-交办-整改-复核”数字化流程,不断筑牢基层重点领域的安全防护屏障。接下来,我将继续融入工作站,推进“智慧安全”建设,筹备街道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以科技赋能持续巩固安全治理成效。

秦淮区局董新亮下沉秦淮区洪武路街道

在洪武路街道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随岗锻炼期间,我聚焦隐患攻坚与机制创新,着力探寻老旧城区安全治理的工作举措。以我参与的白下路一处老旧小区消防隐患整治为例,该小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建成年代久远、建筑密度高,长期存在消防通道梗阻、设施老化、生命通道狭窄、线缆杂乱、监控不全等问题。为全面深入整治安全隐患,我们牵头区建设局、越城集团等部门(单位)召开联席会,重新规划消防通道,增设37个独立式声光报警器,将微型消防站扩建至4处,组织专业队伍梳理杂乱线缆,接入公安监控实现火情实时监测。目前正推进第二逃生出口建设,实现文物建筑“守得住安全、留得住底蕴”。下一步,我将系统梳理工作站经验与难点,从优化专业力量、完善执法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基层应急治理体系。

江宁区局吕吉星下沉江宁区谷里街道

下沉到谷里街道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后,我重点参与废品回收场所专项整治与消防安全全链条治理工作,全程跟踪隐患排查、整治与闭环管理,推动安全治理落到实处。在街道废品回收场所综合整治中,我协助制定整治方案与检查标准,推动各村(社区)自查自纠,随工作站开展联合执法,严格对照20条检查标准逐户排查,依法取缔无证无照、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在消防安全治理中,我们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日巡+夜查”11次,覆盖32个小区;完成33栋高层建筑排查,整改消防水源缺失、楼道停车等隐患61处;巡查“九小场所”10余次,推动4家“三合一”场所全部整改。接下来,我将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数据,推动优化多部门联合执法流程,协助工作站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不断夯实街道安全基础。

玄武区局鲁弟下沉玄武区红山街道

在玄武区红山街道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我深入参与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与乱停放治理,推动整治群众身边安全隐患。为统筹电动自行车安全和居民停放充电需求,我们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积极对接13家企事业单位,盘活其门前闲置空间新增331个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有效分流小区充电压力,让居民“就近充、放心充”;另一方面,我们多次组织消防、物业与居民召开协调会,最终确定在小区负一层加装机械排烟管道、喷淋和烟感等消防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破解充电难题,赢得了居民们的认可。下一步,我将持续跟踪充电桩使用情况,收集居民意见并总结经验,协助工作站形成“需求摸排—多方联动—合规建设”标准化流程,推动安全管理与民生服务精准对接,让基层应急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