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首页 >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索 引 号:    01311340X/2023-78491 信息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新闻发布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3-09-0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南京这样做!
文  号:     关 键 词:    城市安全韧性;新闻发布会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南京这样做!

95上午,在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围绕“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专题召开“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专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南京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场之一。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玄武区、浦口区、高淳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一是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健全责任体系,充实市安委会组成,调整增加危化品、教育科研院所、南京长江水上交通、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安全专业委员会,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全链条监管责任落实,构建以安全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全员责任制,形成维护安全生产的共同责任体。

 优化指挥体系,调整市应急委、减灾防灾委、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组织架构,建立“1+46+N”的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企业)五级应急指挥调度机制,灾害事故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法治体系,修订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编制出台大型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乡村民宿安全管理规范等5个地方标准,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全市101个街道(镇)全部挂牌成立“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整合到岗人员2054人,城市安全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安全风险防范全面加强。

 聚焦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32个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统筹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治本攻坚”大会战等专项行动,有效防控治理了一大批安全风险和问题隐患

 常态化落实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在危化品、重点工贸企业引入“安全审计”,持续深化“打非治违”,创新安全生产跨部门“综研联检”,切实提升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危化品、工贸企业重大隐患自查质效居全省前列

 构建网格化风险防控机制,持续开展城市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和常态化巡查,推动30余万家小型场所(单位)开展“自我安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南京模式”被作为全省“样板”推广

三是科技信息化支撑显著提升。

积极探索“互联网+应急管理”,建成集风险感知、预警预测、监管执法、应急调度等于一体的应急管理“181”信息化系统,打造“一站式”全场景应用终端,在全市35万余家单位实现常态化应用创新构建“金陵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金陵气象灾害靶向预警防控、金陵安法宝、金陵应急宝”等系列模块,“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网络赋能”做法,被国家层面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18个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已初步建成涉及城市地下管网、油气管线、电力运行等20多个领域的感知监测系统,汇聚承灾体、管线、桥梁等数据13.1亿余条,城市安全风险感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建立健全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基础,以32个领域专业队伍为支撑,以18支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队伍体系,各级各类队伍达到4601万余人。打造“金陵应急骑士”志愿者队伍,提升突发情况先期处置能力。

 与滁州、马鞍山、宣城、芜湖4市签订协议,提升跨区域应急联动能力。

 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市区两级救灾物资仓库13个,储备各类救灾物资239.5万件(套)。

 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市场参与机制,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全覆盖,近三年累计赔付2400余万元,帮助群众减轻因灾损失。

 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宣教活动,打造全国首个安全文化主题地铁站,累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2,开展小型场所单位公益培训29场次,覆盖45万余人次,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下阶段,南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持续提升特大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打造“齐抓共管”格局。

 按照“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深化五级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建设,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和预警识别,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响应机制。

 充分发挥应急部门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建立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形成整体合力。

 深化街镇“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等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 突出“源头治本”,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加快推进生命线工程、城市内涝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 聚焦化工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大型商贸和高层建筑消防、城镇燃气等城市安全韧性短板问题,持续抓好“治本攻坚”81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 坚持“部门联合、事项整合、数据耦合、优准结合”,最大限度实现跨部门“综研联检”,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数字治理效能。

● 加快实施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国家试点建设项目,推进数据融合、多变量耦合模型开发应用,加快推动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智能化联动处置”。

● 建立全市安全风险动态管控“一张图”,以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电子档案为基础,全面推进“安全信用脸谱”等地方标准应用。

● 紧贴实战化场景,加快推进预案数字化建设,加强预警与响应联动,提升会商研判和指挥调度效能。

四是深化网格化管理,以“微治理”保“大平安”。

● 以网格化为基础,推行“一戴三关三查两报备”每日安全打卡,推动小型场所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安全“自我管理”。

● 深化金陵气象灾害靶向预警系统应用,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将应急响应和安全巡查延伸到城市安全的最小单元,实现灾害响应“工单化”流转、高效闭环处置,推动灾害防御从事中事后为重点的救援处置向事前预判为重点的预防管理升级。

五是突出能力建设,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 按照“专常兼备、平战结合”要求,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完善市、区、街镇三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力量布局,提升多灾种综合救援和灾后救助能力。

● 积极培育城市安全文化,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依托鸡鸣寺主题站等载体,持续加大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知识的宣传,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和风险应对能力,营造城市安全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